家庭教育在线指导讨论记录(部分)
2015年6月15日,江油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成立,在举办家庭教育指导专题讲座后,通过QQ群给予各位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帮助和指导。经过家长整理,将本群讨论的高中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指导意见集中发布,用以帮助更多的家长做一名优秀的高中学生家长。
关于补课,特别是校外补课,有点个人想法,供参考。
就我个人来讲,小孩从小开始都不会去任何一个校外的培训班、提高班、兴趣班和特长班。哪怕是他最喜欢的中国象棋,也不会单独培训。就学科知识而言,校内那么多老师,免费解答问题,我为什么还要花钱去让孩子花更多时间去辛苦和劳累?
就算曾经的一个侄子,成绩一时没上来,花了好多钱一对一,结果呢,最后还是凭自己的努力上来了。
只要态度有了,方法有了,善于借力,成绩会上来的。核心在于借助同学和老师的力量,鼓励孩子多问,不懂就问,就找人帮忙。
关于高中作业多,孩子加班加点做作业影响休息的问题,我当时的处理方式:
孩子主动(在学习方面,我从来不会主动去过问,哪怕自己是搞教育的;除非他自己主动要求与我探讨,我才会与他一起分析和讨论怎样做更好)与我探讨这样的问题。
他提出:作业太多了?
我问他:你觉得是不是所有的作业都对你有作用?
他回答:当然不是,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肯定不一样。
我问他:既然如此,为什么老师要布置那么多作业?
他回答:因为班上的同学预习、听课和复习的进程不一样呢。
我建议:为什么不根据自己的预习、听课和复习以后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最需要完成的作业呢?老师布置那么多作业是为了帮助全体同学的知识掌握和提高。每个同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重点完成、简单完成或只是了解……
这以后,他按照自己的策略完成作业,有时也会加班,但极少,只是因为要突破难题。
他坚持了一个原则,尽量完成所有的作业,但首先完成最需要完成(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作业,一般的加深印象的作业,快速简单地完成,针对他极其简单的作业,写上答案或直接告诉老师,我已经会了,不需要掌握,可以考我。
另外,他从小养成的习惯,作业的速度极快,同样的作业,别人需要一个小时,他可能只用十五分钟左右。
再次说明:只是针对我的小孩当时的情况,不具有代表性,供参考。
高中学生得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越是优秀的学生,越会在高中阶段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节奏,到了大学,教授们讲得更快,作业一布置后,学生们什么也不知道,基本上靠自学完成作业。
相同的作业,不同的孩子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完成,对自己有针对性地,高质量的完成,针对性不强的,快速完成,实在掌握了的,秒了就可以。
这是对于成绩较好的。
成绩发展滞后的,我的个人建议:首先尽力把基础性地高质量完成,稍难的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实在完成不了的,写点思路就可以。
不然,怎么办,总得有相应的办法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当然,一个关键点:新课之前的有效预习非常重要。
在学校时,也得讲求方法和效率,学习的习惯的养成,作业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一边讨论,一边说话,一边作业,效率会高吗?反正,这样的不在少数。这是习惯的养成问题。
我在培训会上讲过: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学习就一心一意,该玩就彻底
任何问题的解决,要么自己想办法,要么主动借助别人的力量,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他的发展更有利。因为,正是他们成人的重要阶段,得有这样的经历,才会真正成长和成功。
在群里听了一些家长的建议或是我的建议,我个人感觉,不要直接和孩子讨论这些话题,而是帮助大家掌握方法,改变思维习惯。
需要的时候,从一个切入点去引导,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
关于孩子做作业听歌的问题:
如果是外置音响放音乐,很好的放松方式,我个人支持;
如果用耳机,可能需要帮助她改变习惯,为她准备外置的音响。同时,尽量别在她面前唠叨,保持安静。
慢慢引导吧。
每个孩子思维和作业的习惯不一样,我自己要写论文,写作课题的时候,最喜欢在什么地方思考——公交车上。
为什么要改变他的思维习惯,我们成人的好多东西不一定正确的,也不一定科学的;只要不影响身体的健康就可以了,要听音乐,你就给他放,外放,少用耳机就对了。
有点想法与大家交流,供参考:
选科的目的是什么?
是不是现在就定了今后的工作了?是不是就决定了以后的一切了?
我们是不是考虑得太多了和太远了?
大学,就是一个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的平台,职业的方向大学以后才会决定。
况且,所学的专业,真的应用于以后的工作之中?真正应用于工作中的,更多的搞研究和专门的技术人才。
我自己的观点:怎样有利于分科扣成绩的提升,怎样有利于考一个好的大学,就理性地选择什么科。
得有自己的办法,有自己的策略,
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家长,我们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成为他们的朋友
国家明文规定,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等娱乐场所。
这个是红线。我们作为家长,不能因为是宝贝,不能因为任何原因,都不要带头违反这些规定。在原则上,在规则上,都必须坚持原则和底线。
刚才看了家长们的讨论,有点个人观点供参考:
一是关于科学作息的问题,
这是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必需调整的问题。
说是普遍存在,因为我自己的小孩也曾出现过不科学作息的现象,还因为我前段时间接触的学生也说到这个问题,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些问题。
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的提升,更为严重的是对身体的伤害——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无论如何,都得帮助孩子调整过来,不仅是对身体有好处,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因为:
1、白天的课堂教学,老师的讲解和引领,肯定比自己一人钻研的效果好,效率高;
2、晚上超过十一点半休息,学习的效率大为下降不说,睡眠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他们白天根本没有精力去支撑全天的学习,长期如此,会导致恶性循环;
3、晚上休息不好,上午半睡半醒之间既没学到知识,也不利于中午的休息,最后的结果是整天都没休息好,整天的学习效率都不会高。
建议调整的策略:
1、 家长与孩子达成共识:白天的学习效率会高于晚上,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没有身体,什么也没有了;必须保证晚上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2、确保中午的休息时间:建议保证40分钟以上的午休时间,确保下午到晚自习的精神状态。
3、通过饮食调整(晚上休息之前最好别吃食物,可以喝点牛奶之类帮助睡眠)或其他方式(清洗面部等)提高睡眠质量。
4、偶而需要加点班突破难题或重点可以理解,但不能长期如此。
5、周末的时候,一定要彻底放松和休息好一次,不能因为游戏或其他影响身体的放松和休息。
二是关于网络和手机对现在孩子的影响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教育最头痛的问题,学校头痛、老师头痛、家长更头痛。这一问题的产生根源我个人理解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在孩子娱乐的方式太少了;另一方面,是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玩伴。
建议的策略:
1、家长自身严格要求自己,养成好的生活与娱乐习惯,多参与户外活动,从而给孩子正面的影响;
2、与孩子探讨这两样工具对人们有利不利两个方面的影响问题,帮助正在成人的他们养成分析事物的能力,达成共识:网络和计算机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学习和工作效率,休闲和娱乐可以,但度必须掌握好。
3、慢慢帮助孩子养成自控能力。孩子始终要离开父母去远方学习,始终要独立的,只有当他们真正有自控能力,才不至于在大学里因为游戏被退学,也才不至于因为游戏影响工作或身体。
4、利于或创设一切机会(安排购物,安排在外面吃饭,安排与朋友聚会,请他们陪自己散步或锻炼身体等),带领孩子走出家门,接触户外。
5、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特别是同学中的朋友,让他们共同预习、学习、休息或活动。
欢迎有好方法的家长提出更好的建议。
前面我已经讲了一些建议的策略,请参考。
同时,有点想法请参考:为什么要禁止?他不玩游戏他玩什么?现在还有什么比游戏更吸引他?
提醒他掌握度,明确游戏是帮助放松精神压力的方式而已;只要真正激发他的学习内驱力,他只要有了自控能力,就可以把游戏当作放松的工具和途径。
我自己的做法,不一定适用:约定一下每次游戏和休息放松的时间节奏,不是控制他的游戏时间,而是提醒游戏也需要休息,休息好了才可以更好的游戏。
这是一种间接的控制和帮助他养成自控能力的策略,不一定适用每个小孩。
当然,到了高二,因为根本没时间玩,他自己也直到高考都不玩了。
因为,他始终在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苏老师请教下,我孩子这学期告诉我,经常做作业时要很长时间才能进去状态,他也很苦恼,请问我该怎么引导他!
你说的这种情况在我的印象中比较普遍,带有共性问题。就像今天上午我提到的作业效率问题一样。
我的分析是这样:
一,当孩子的作业状态还没出来的时候,强迫自己去做作业,这时,心思并没有完全在作业上。就像刚才我正输入上面一个内容一样,不可能马上回答,而是先告诉你我得思考一下。静下来思考你的问题以后,才能开始回答你的问题。
但很多时候,因为家长、作业量或他自己的强迫,不得已在没有状态的情况下就开始去做事,长期如此,效率肯定不高。
二,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容易浮躁,就某一件事情或行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静下来,需要慢慢养成一个习惯。
我的曾经的做法:当孩子要求我辅导他作文的时候,我们达成协议——我讲的时候,他认真听,如果要发言,必须举手。四十天后,不仅作文水平提高,还帮助他养成了认真倾听的习惯。
三,针对你孩子的现状,不要直接告诉他该怎样去做作业,不该怎样去做。而通过生活中的其他事情来帮助他养成一种习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先准备好,昨天讲的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件事情,然后进行检查。
这是一种好的做事情的习惯的养成,昨天的培训课件中有这样的内容。
四,学会交际,学会做事,善于借力,养成这三个习惯,离成功不远。
只是建议,仅供参考。相信你有更好的办法。
苏老师你好: 我家小孩放假回家没见到他做作业,问他在学校做好了,家长看看他作业也不情愿,有什么好办法让他同父母沟通他的学习状况。谢谢
作为家长,我理解你的心情,特别是高中学生家长,更是在意孩子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成绩。只是,我们真正去关心的时候,特别是关心过度的时候,他们会非常反感,甚至把自己全部封闭起来。
我讲一个我自己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高一的时候,我发现小孩背文科很辛苦(他要学理科,但为了总名次,不得不强迫自己去背),就主动去指导他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学习和记忆,结果,他反问,你能保证成绩上升吗?
我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方法决定效率。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主动关心过他的学习的具体过程和内容,只是当他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才会去分析和讨论。
到了高三离高考还有四个月的时候,他提出要求:爸爸,你还是给我讲讲怎样构建知识网络吧,我发觉特别重要。
这时,我又把高一讲过的思维导图给他讲了一次。他很快就完成了各学科知识网络的构建。
总结一下:孩子需要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形成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
针对你的小孩的情况:如果,他在学校已经完成作业,回家就真的没必要在做什么事情,就休息;但得了解他的成绩变化情况,得通过老师了解是否如此。
如果成绩正常发展,作业在学校已经完成,那就很好;否则,就得与他沟通——什么事情都可以与父母沟通,父母是你在这个社会中最值得信任的人!
相信你有更好的办法与策略
苏老师你好,想请教下,我女儿文理各有一门弱科,文科历史弱,理科生物弱,这次初步定了文科,我很担心她会选错科,我听说文科要理解性记忆,是不是你说的思维导图?能不能具体说说思维导图是怎样的,我想看看适合我女儿不,谢谢
首先,我不支持你直接去告诉她思维导图的记忆方法,因为很容易引起反感。再说,因为行业的原因,估计你准确解读有点难度;其次,历史学科的学习就我的个人理解,科学记忆仅仅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另外也涉及到综合分析,迁移运用的能力,只是简单的记忆了历史知识,也不能达到高的水准;最后,你可以去学习,了解一下思维导图(百度,直接输入思维导图就可以知道大概内容,比我讲的更全面)和其他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但仅仅是了解而已,一般情况下别去影响孩子自己探索学习方法。家长自己的定位需要准确——陪伴,照顾,引导他们成人……
个人建议,供参考
苏老师有没有啥子减压的办法啊?
关于考试减压的问题,我们得思考压力来自哪里?是他们自己给的,还是老师给的?还是家长给的?
每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找到源头自然就容易解决。每个小孩的情况不一样,我也不好建议。
只是就我的小孩高中来看,压力全是他自己给自己的。因为,中考仅江油一百多名,结果不小心进校测试考了年级前几名,这下完了,被列入重点关注对象。
我一直为他减压,从来不过问他的名次,也不会主动问他的成绩。只是当他主动和我说成绩的时候,我会帮助他分析每科的成绩情况:粗心大意失分是多少?没时间完成失分是多少?一点也不懂的有多少分?
分析以后,他自己就明白了,根本用不着告诉他该怎么办。
当然,因为我从他上小学就这样,所以容易一点。
情况不一样,大家参考吧。选择最适合的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每一次目标达成中建立信心!
什么时候也不要看名次,得看每一科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每一科知识掌握程度和得分来慢慢提升成绩。
名次,是和年级的学生比,自增压力;学科分数和知识掌握情况,是自我前后相比,慢慢积累和提升;学科知识掌握好了,分数上去了,难道名次没变化?
再说,最终的高考是和全省几十万考生比!大学的录取是看分数.
看了大家最近一段时间的讨论话题,有点建议送给大家:
我们在给孩子做榜样时,利用自己的长处——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做出特别的成绩出来,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传递给他们一个信号:父母在认真做每一件事情,而且只要认真做了每一件事情,就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不一定按别人的方法与模式去操作,每个小孩都不一样。
关键是引导他们做人做事的态度,其次是方法,最后是思维,这是我的理解,供参考。
我说的态度,是指引导孩子做人做事的态度——凡事用心,凡事尽力,凡事借力!
方法?其实我已经在会上讲过: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养成习惯,每一件事都如此,效果会慢慢出来的,不能急。
举个例子:很多家长都要到群里来,只是聊天?只是提问?只是说情况?
可不可以思考一下,我今天到群里来主要是想了解什么?想问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下线后,思考一下,他们说的是不是适用于我的小孩,我的小孩的特点是什么,可以怎样改进和借鉴?最后拟定一套方案,与爱人商量,渐近实施,实施地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改进,还可以与孩子商量着来。
这样效果是不是有了?
如果大家每件事都用心做了,每位家长会变得更优秀,你们的孩子会怎样,心理自然明白。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