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教研>详细内容

教学教研

以天地为书,聆听地理课堂,江高YYDS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13 17:54:58 浏览次数: 【字体: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推动高中地理课堂改革,9月12日江油中学教科室协调地理教研组课题组负责人周维红主任,教科室谢海东副主任及相关老师带领20名同学乘车前往武都引水工程展开江油市2021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水利工程的考察提升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研究——以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为例》野外考察实践教育推广活动 。




 

整“装”待发

自课题开题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指导地理教研组主研教师开展深入的研究、实地调研,形成了具体的考察方案。2021年9月12日,在武都引水工程管理局的支持下,课题负责人周维红主任、教科室谢海东副主任及相关老师带领20名同学乘车前往武都引水工程展开实地考察活动。



 

 

 

 

感悟水利造福人民

考察第一站:武都引水工程一期工程分水坝

武引渠首管理处贺木水和张仕力两位工程师分别从设计背景、结构方案、运行情况、产生的综合效益等方面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武都引水一期工程分水坝的概况,与此同时管理处值班工作人员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分水坝运行性控制系统、启闭机、七道闸门并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通过考察和交流,同学们了解了分水坝如何实现分水和生态补水功能。

来自“分水坝”考察组的同学在专家和课题组张晓丽、杨道香老师的指导下向全体老师和同学们现场汇报展示了关于分水坝作用的研究报告。




 

 

 

惊叹高峡平湖

考察第二站:武都引水工程二期工程主体拦河坝

武都引水管理局武都水库管理中心工程科副科长强志彪带领同学们穿越海拔710米的主体拦河坝,在主坝上向同学们介绍二期工程的坝高、蓄水量、回水位置等基本情况并现场回答了考察组提出的问题。同时,教研组地理教师周开勇、马春梅进行了现场课堂教学,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向同学们介绍、识别地形地貌景观并绘制地貌素描图、水坝选址特点等,实地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

考察结束时,来自“主坝”考察组的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了:主坝选址条件、设计形态目的及其发挥的作用等研究内容。



 

 

感受科技魅力

考察第三站:武都引水工程管理中心

上午10时许,考察组穿过武引工程主体拦河大坝,来到武都引水工程管理调度运行控制中心,水库运行值班员任小天向同学介绍了涪江上游段的水文水系特征、调度中心运行情况,通过介绍,同学们感受了现代科学手段在河流调蓄调沙中发挥的作用。

课题组夏燕和樊则能老师指导“水库管理中心考察组”同学进行归纳总结,向全体同学展示了关于涪江特征的研究报告并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随后,在管理中心外,课题组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交流,谢海东和朱燕梅老师指导“综合效益考察组”通过对比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武都引水工程综合效益展开研究, “综合效益”考察组的同学分别从旅游开发、航运改善、水产养殖、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汇报研究情况,并与武都引水工程管理局的相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




 

 

 

领略自然鬼斧神工

考察第四站:涪江六峡

临近考察结束时,课题组率领同学们前往涪江六峡进行实地考察,老师向同学们生动而形象的分析了涪江六峡的地质演变过程,周维红主任着重介绍了河流地貌的发育特点,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和神奇力量,树立敬畏自然的精神。与此同时,课题组还邀请了来自绵阳康辉国际旅行社、绵阳心方向拓展训练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之红向同学们介绍了江油市旅游开发规划的基本情况、涪江六峡周围的景点分布情况和旅游配套设施情况,他高度评价了江油市涪江六峡的景观特点,分析了目前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编后语

立德树人,教育可以传承水利枢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精神,学以致用,从身边出发,走出传统地理课堂,感悟自然魅力,赞叹人文精神,终身受益,定能成为国之栋梁。江高地理一直在路上……

一起聆听地理课堂剪影

 

(三段小视频:专家、教师、学生)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