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地理·科学天文—江油中学与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联合开展课程建设活动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11月12日我校组织2023级部分学生赴绵阳师范学院高新校区开展以“趣味地理·科学天文”为主题的课程教学活动。
本次课程活动是我校“行走的地理课堂”校本系列课程之一,该课程活动主要借助资源环境学院的教学资源,通过“走进天象馆”、“地质地貌室”、“探秘气象园”、“户外实地考察”共四个主题教学,让同学们在体验自然地理学魅力的同时,不断拓宽地理视野,提升学科综合素质。
上午10点,开幕式启动。开幕式中主持人介绍了莅临本次活动的嘉宾,对参与活动的师生表示欢迎与感谢。并邀请资环学院院长陈浩、江油中学教研室副主任谢海东分别上台致辞。在主持人说明本次活动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之后,活动正式开始。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吧。
走进天象馆,同学们探索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以及地月系的奥秘,并且通过模拟装置观察了地球公转、自转等现象,还有天球仪、月相演示仪模型等现场精美设施也深深吸引着同学们。下面简单给大家介绍几种天象馆里的设施吧!
“球幕电影”形象贴切地为学生介绍了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体验了“太阳系之旅”。
“天文望远镜”在球幕电影中,学生们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学习使用望远镜的方法,学会了利用望远镜寻找设置在远处的目标物。
“月相演示仪”学生们通过月相演示仪不仅可以直观的看到月相,还能了解月相变化规律,以及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运动规律。
“互动星空仪”当操作小盘上的按钮时,大盘随小盘同步转动,就可以找到你想了解的任意时间星空。
“制作日冕仪”本次活动特别设有动手实践的环节。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同学们利用硬纸板、卡纸、泡沫板、竹签等材料制作简易日晷仪。在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学习了日晷仪相关的的地理知识,为同学们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地质地貌室,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了典型的地貌和三大岩石,在讲解员的讲解后,学生们自主参观室内的岩石标本和地貌模型。通过标本、模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各种地貌类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地貌类型的成因和特征。
探秘气象园,气象园内设有:地温计、风速风向仪、雨量筒、干湿温度计、总辐射式日照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等气象仪器。通过学习气象仪器的工作原理,理解观测气象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让地理知识走进生活。
户外考察部分主要是对绵阳师范学院高新校区校内岩石和河流地貌进行考察。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学生自己实地考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沉积岩和变质岩的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河流地貌。特别是对河流地貌中凹岸、凸岸形成原因的认识。
在此次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听取讲解,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地理必备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地理实践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此次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地理专业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次具有创新性的课程活动,地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
我们相信,通过类似这样的课程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未来,地理教研组将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地理课程活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地理人才贡献力量。
用户登录